赵晓兰清洗干净野菜,端着往灶房走时,看女儿在学习,下意识的放轻了脚步。

    一上午的时间,夏菁菁写了三首诗,修改完已是中午,彼时母亲已做好了午饭,爹、大丫、二丫也都回来了。

    因她们大队距离缸瓦窑厂比较远,哥嫂早上出发时会带饭过去,中午在缸瓦窑厂吃并不回来,所以吃饭的只有她们五人。

    午饭过后,母亲给她煮了六个鸡蛋,装了五个包子,外加一小瓶子的豆瓣酱。

    下午三点临出发时,夏菁菁看着母亲递过来的钱,虽已有心里准备,但还是吃了一惊,因赵晓兰给了她三块。

    要知学校里的菜并不贵,素菜两三分一份,荤菜一毛左右,白面馒头五分,油条八分。

    三块钱已是一笔巨款,她可以变着花样吃六天,还有剩余。

    “娘,用不了这么多。”

    赵晓兰直接塞进了女儿的手里:“这不是我们给的,是你哥嫂给的,他们说你马上就要高考了,这时候不能亏了你,让你拿着这些钱,在学校食堂吃些好的。”

    她顿了顿看着女儿道:“菁菁,咱们家什么情况你也知道,你之所以能读初中、高中,全都是你哥嫂的缘故,将来你考上大学出息了,可不能忘了他们,有能力了一定要拉大丫、二丫一把。”

    她出生没两年,她爹就得了风湿浑身疼,干不了重活,是她哥撑起了这个家,可以说她们家能有今日,她能一直上学都是因为哥嫂的缘故。

    “娘,你放心吧!这些我都记在了心里。”

    “好,好,时间不早了,我送你。”

    母亲将她送到村口,直到她走上大路,这才回转。